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截至9月底,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402.19万亿元,同比增长8%;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3.61万亿元,同比增长8.1%。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6.8%,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业内人士向《金融时报》透露,当前M2增速稳定回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特别是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回流,为货币总量的增长提供了支撑。市场普遍预期,增量政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金融总量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专家们普遍认为,尽管面临有效融资需求偏弱、金融数据“挤水分”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多重挑战,但金融数据增速总体仍保持在合理区间。

金融总量数据稳健增长,金融支持更稳更实助力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是影响今年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变化的重要因素。随着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的优化调整,今年以来的这一现象已明显减少。

《金融时报》获悉,随着去年9月份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的逐步实施,提前还款现象减少,部分银行也将前期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所涉贷款回表,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当时的贷款。今年以来的有效融资需求总体上弱于去年,叠加去年的高基数影响,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有小幅回落,但剔除高基数因素后增速总体平稳,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加稳健。

增量政策的发布显著提振了市场信心,支撑了M2等数据的回升。随着增量政策措施的发布,市场对支持股市稳定发展的政策工具反响热烈,市场预期有所改善,近期股市回升,部分资金加速从理财等资管产品向市场回流。

在金融总量之外,信贷结构的特点也受到市场专家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信贷结构也相应调整。传统领域的信贷需求整体收缩,而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形成,虽然短期内难以补足信贷增长的缺口,但正在加速弥补。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贷款增长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根据央行提供的数据,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0%;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为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9月份,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63%,比上年同期低约21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32%,比上月低约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约7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这一成果离不开货币政策的强力支持和引导。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和国内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货币政策连续出台应对措施,支持经济回升向好。特别是三季度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激发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