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族共同体,中华一家亲——雪域西藏焕新颜,非遗传承焕生机
西藏雪域,五彩斑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珍珠般散落。漫步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不仅能目睹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能领略到独特的民族风情:青稞酒香、酥油茶浓、锅庄舞姿、弦子琴韵,以及悠扬的藏戏歌声。
这片古老的高原,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代代相传,每一笔、每一刀、每一舞、每一唱,都饱含着浓厚的“藏韵”。如今,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犹如高原上的璀璨明珠,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唱”出新生活
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扎西曲登社区,五岁的旦增曲扎身着艳丽藏戏服饰,头戴面具,在院子里开始了他的藏戏表演。虽然脚步蹒跚,唱腔稚嫩,但旦增曲扎全情投入,即便摔跤也不影响他的热情。这里的藏戏,不仅是艺术,更是生活的延续。
“舞”出新天地
在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悠扬的弦子旋律在“茶马古道”上回响,男女舞者围成圆圈,手持弦子,踏着舞步,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70岁的泽仁旺堆虽汗流浃背,但脸上的笑容透露出他对舞蹈的热爱与享受。
“雕”出新路子
西藏的宫殿寺庙和藏式民居,内部装饰金碧辉煌,这些雕梁画栋的背后,是西藏木雕艺人精湛的技艺。扎囊县的“虱雕”工艺,精细入微,将一粒青稞雕成一只虱子,栩栩如生。
“画”出新生机
在昌都市卡若区嘎玛沟,唐卡绘画是一门世代相传的手艺。92岁的嘎玛德勒老人,被誉为西藏唐卡界的“活化石”,他见证了唐卡画派的发展,至今仍在创作。他的曾孙仁青郎加将唐卡与漆画结合,开创了新的艺术流派。
雪域高原上的文明与文化之花,正以新的姿态竞相绽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片,正焕发着新的活力。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