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学生面临的‘信用贷’陷阱,比裸贷更隐蔽!
随着夏日渐行渐远,即将步入大四的学子们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感到焦虑。每年九月和十月是招聘的高峰期,大批临近毕业的大学生纷纷开始寻找工作。但是,面对那些开出诱人薪资的职位,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们务必提高警惕。
多家媒体如@中国经营报、@新民周刊等在微博上曝光了“培训贷”的陷阱。
近期,许多求职的大学生前往南京新街口东宇大厦的南京珏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承诺高额薪酬,学生在签订“实训与就业”协议后,却被要求支付高昂的培训费。结果,不仅承诺的高薪落空,还稀里糊涂背负了万元贷款。记者调查发现,该公司仅成立两个月便大门紧闭。警方透露,已有两百多名学生受害,大部分公司员工已被控制,案件正在深入调查。
面对“培训贷”,应届毕业生需提高警惕!
“培训贷”究竟施展了哪些手段,竟能让成年人陷入圈套?
媒体报道称,常见的手段包括:
1.求职者轻易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学历等,公司利用这些资料向贷款机构申请贷款,骗取资金后消失,留下求职者承担还款责任;
2.求职者轻信高薪诱惑,在面试过程中自愿贷款,公司以“培训”为名,收取费用,最终求职者人财两失。
以“培训”为名收取贷款涉嫌违法
“校园贷”、“裸贷”的风波尚未平息,“培训贷”又起风波,这次骗子将目标对准了缺乏社会经验的应届生,以“培训”为名诱导求职者贷款缴费,这种行为是否合法,受害者能否索赔?
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健明确指出,《劳动法》第六十八条规定,职业培训费用应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承担,劳动者无需支付。因此,求职者必须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同时,法律对贷款利率有明确限制,超出规定利率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据悉,国家已经注意到“培训贷”现象,2017年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强监管,依法打击违法行为。
李健提醒,若求职者遇到类似问题,可拨打12355求助或咨询本地律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