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网络贷款陷阱!金融监管部门紧急发布风险防范提示→
深圳金融监管部门透露,近期民众频繁反映在网络借贷过程中遭遇费用不透明、借款成本超出预期、个人信息遭泄露及过度借贷等问题,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案例一】王某在观看短视频时,被一则声称“零手续费”“无额外费用”的借贷广告吸引,点击广告后下载了一个网络贷款应用。注册并提交个人信息后,王某成功借款,但还款时发现除了借款本金外,还被额外收取了担保费用,实际借款成本远超预期,这才意识到贷款平台通过隐含的担保协议暗中提高了费用。
【案例二】陈某未能抵挡网络贷款低息广告的诱惑,认为按时还款不在话下,在消费冲动驱使下盲目借贷。未料还款压力逐渐增大,同时其个人信息泄露,导致不断收到贷款广告。在短期内无法还清债务的情况下,陈某不得不向多个贷款应用借款以偿还旧债,最终陷入债务“雪球”效应,借款额节节攀升。
【案例三】张某本想通过某贷款应用测试自己能申请的贷款额度及费用,但在操作过程中,被引导上传了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并完成了贷款申请。原来该应用的“额度测试”页面即为申请页面,但提示并不明显,导致张某在不清楚情况下申请了不必要的贷款,且因未达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无法提前还款,承担了额外利息。
深圳金融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警惕网络贷款中的陷阱,注意以下风险:
一、混淆利息费用。一些平台以“免息”“低息”为噱头吸引客户,实际放款时却违规收费。除案例中的情况外,还有要求客户在放款后立即转回“保证金”等变相收费手段。
二、泄露个人信息。部分平台在获取客户信息后,将其出售给不法机构,导致消费者及其亲友遭受电话骚扰。
三、诱导过度借贷。部分平台诱导消费者超负荷消费,连环借款,导致负债超出收入水平,最终债台高筑,可能留下不良信用记录。
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深圳金融监管部门建议:
一、审慎决策。在申请网络贷款前,准确评估自身承担能力和资金需求,理消费,合理借贷,保持良好信用。
二、仔细阅读。办理借款时,认真阅读页面内容和合同条款,了解借款条件,警惕诱导营销宣传。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