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本是丰收的季节,然而在一家农场中,却出现了杂草丛生的异样景象?用红糖改良土壤?用不合格水果发酵酵素?这些看似“疯狂”的举措,实际上是上海银行“助农贷”项目助力绿色农业创新的生动写照。

“助农贷”催生“童年甜蜜”

踏入刘大哥的正绿农场,泥土的芬芳与果实的香气交织,一片生机盎然。

金融活水滋养乡村:上海银行‘助农贷’助力农村‘丰’景绽放‘最后一百米’

“许多人感叹如今的水果不如童年时期甘甜,这让我深感遗憾。”刘建华,这位退伍军人立志打造生态果园,追求绿色种植,决心改善土壤,找回那份记忆中的甜美。他潜心研究,寻找改良土壤的秘诀。

创业之路充满挑战,刘建华的坚持和执着使得前期投入巨大,资金周转不时陷入困境。幸运的是,他得到了上海银行的支持。在他准备实施杂草还田计划时,资金链出现断裂。得益于上海银行与中和农信的合作,他通过“助农贷”获得了无抵押的个人经营贷款,解决了资金问题,杂草还田计划得以顺利推进并初见成效。

此后,他在土壤改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将餐余垃圾和果园不合格果实转化为环保酵素,加入红糖制成独特的生物菌剂。这些菌剂既能作为叶面喷施肥,又能作为地下冲施肥,促进土壤菌群繁育,实现土壤的持续优化。

如今,在上海银行的持续支持下,刘建华的生态农场生产的葡萄、无花果等农产品声誉远扬,吸引了众多客商,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此外,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农场每年可处理五千余吨厨余垃圾,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净化了乡村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普惠金融助力农村“最后一公里”

在农村地区,由于地广人稀、金融服务网点有限,农户融资难度较大,金融需求呈现出金额小、频率高、用款急的特点。

上海银行积极回应“三农”需求,与中和农信携手,融合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推出“助农贷”。在春耕、夏收、秋收等关键时期,农户可轻松通过中和农信平台申请贷款,购买种子、化肥、农机等,不再为资金问题烦恼。

该项目结合中和农信对农户经营状况的深入了解和上海银行及担保公司的金融科技,提高了农户贷款的时效,实现了循环用款、随借随还,显著降低了金融成本。

上海银行还通过积累农村地区金融数据样本,不断优化风险模型,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更好地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截至今年6月,上海银行“助农贷”已惠及2万余户农户,投放资金超过30亿元。

在上海银行和中和农信的共同努力下,先进的农业科技如水稻和菌菇轮作、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等不断推广,新一代85后、90后新农人也在黄土地上扎根,为当地村民开辟了一条条“新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