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的“暮年危机”与城市更新的探索

依据住建部2019年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老旧小区定义为:建于2000年以前,公共设施陈旧,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1997年,《建筑法》的出台,以及2000年后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为建筑质量设定了5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2000年成为我国房屋质量的分水岭。

然而,21世纪前建造的住房普遍存在质量问题,这与城镇化速度紧密相关。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激增至2000年的36.2%,带来了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建筑采用了成本较低、建造快速的预制板工艺,牺牲了居住体验和建筑寿命。

破解「老破小」困境:拆不住的两难选择与解决之道

面对“老破小”的困境,搬家曾是解决方案之一,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拆迁、棚改等变动频发,使得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增加。因此,老旧小区的宜居维护,已从可选变为必选。

住建部在2019年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城镇保障安居工程,改造工程数量逐年增加。改造内容从简单的粉刷、管线整理,到加装电梯、规划停车场等,但一些小区的问题仅靠修补难以解决。

例如,杭州浙工新村和成都中央花园二期小区,都面临拆除重建的难题。尽管业主们普遍同意,但资金来源、容积率和产权年限等问题,使得重建计划困难重重。

北京工业大学的陈龙教授提出,原拆原建并非唯一解决方案。他以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路68号院的改建为例,建议通过商业化设计回收成本。同时,他认为财政和市场手段可减轻业主负担,但主要资金仍需业主自行承担。

物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和新技术应用,如装配式混凝土技术,为老旧小区更新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城镇化进入后期,城市更新已成为发展趋势。国务院已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城市更新重要任务,并推出扶持政策。

陈龙教授强调,城市更新需因地制宜,关注不同城市的特点。面对新问题,需寻找新解决方案,为城市更新做好准备。